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意为身在高层,掌控大权,代表权力与地位的高耸之处。而忧其民,则是忧虑居民的安危与幸福。范仲淹这句名言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告诫当权者要关注百姓的疾苦,促进社会进步。
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主张慎身修德,为文学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他认为天下乃众生之天下,不特一己之天下,因此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旨在提醒统治者或当代的官员,要想发展自己就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上,因为國家繁榮、民眾幸福才是最终的考慮。只有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教育和就业,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范仲淹的意见也渗透到中国古代士人的习惯和表现中, 例如地质官们会选择在人迹罕达的荒僻山野或边远难民的高处寻找修缮庙宇的地方, 心中想着兴修岁币, 又想创造一个寂静而深邃的境界来引导人们心境。居高耸之所,当和民同乐,关心庶民疾苦才是有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