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委大院林志为这一事件再次引发民众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关注。思政课,作为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学生中备受诟病。但这门课程到底教了什么呢?
在县委大院林志为事件里,思政课被批判为“洗脑课”,并因此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我们看来,思政课的目的是清晰明了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在县委大院林志为事件中,思政课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是教师素质。任何一门课程的优劣,都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思政课的教师应具备严谨的思维、广阔的视野与开放的心态,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
二是教育方法。在当前社会变革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方式应随之转变。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却仍然采用死板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这无疑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县委大院林志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当前的思政课教育体系。只有发掘和实践一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才能够实现思政课教育的价值。